用途 | 栓剂、洗剂、注射液、片剂、胶囊等 |
检测方法 | UV |
英文名称 | Bletilla striata |
外观 | 棕黄色粉末 |
提取来源 | 干燥根 |
纯度 | 3%% |
别名 | 紫兰、苞舌兰、连及草等 |
CAS编号 | |
包装 | 25kg/桶 |
主要成分 | 甘露糖 |
执行质量标准 | 企业标准 |
产地/厂商 | 西安四叶草生物科憃有限公司 |
白芨,(学名:Bletilla striata)又名连及草、甘根、白给、箬兰、朱兰、紫兰、紫蕙、百笠、地螺丝、白鸡娃、白根、羊角七。
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(块根),植株高18-60厘米。主要分布在中国、日本以及缅甸北部。主要花期在春季,但依各地气候之不同,晚冬至夏初都可能开花。
白芨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及园林价值。主要用于收敛止血,。花有紫红、白、蓝、黄和粉等色,可盆栽室内观赏,亦可点缀于较为荫蔽的花台、花境或庭院一角。
名称来源:据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草一·白芨》:“其根白色,连及而生,故名白芨。”
类别:收敛
采收加工:夏秋两季采挖,除去残茎及须根,洗净,置沸水煮至无白心,除去外皮,晒干,切片生用。
:收敛止血,。用于,,肿毒,;,出血。
用法用量:6~ 15g,研粉吞服 3~6g。外用适量。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。
性味归经:味苦、甘、涩,性寒,归肺、肝、胃经。有收敛止血,之功,用于内外出血诸证及、烫伤、、等。
药典依据: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、、败疽,伤阴死肌,胃中邪气”。
《本草纲目》:“气味 (根)苦、平、无毒。
1、鼻血不止。用口水调白芨粉涂鼻梁上低处(名“山根”);另取白芨粉一钱,水冲服。
2、心气。用白芨、石榴皮各二钱,研细,加炼蜜和成丸子,如黄豆大。每服三丸,艾醋汤送下。
3、妇女阴脱。用白芨、川乌药,等分为末,薄布包一钱,纳入中,觉腹内热即止。每天用一次。
4、、肿疮。用白芨粉半钱,澄水中,等水清后,去水,以药摊厚纸上贴于患处。
5、跌打。用白芨粉二钱,酒调服。
6、。用白芨、煅石膏,等分为末,洒伤口上。
7、冬季。用白芨粉加水调匀,填入裂口。患处不能沾水。
8、汤火伤。用白芨粉调油涂搽。
9、重伤呕血。每日服白芨末,米汤送下。
10、肺、。
11 :将白芨末,过100目筛备用。血衄患者在全身药物的同时,用白芨末散布于凡士林纱布或纱球表面,填塞鼻腔出血侧,每次用白芨粉4-5克,填塞物保留72小时,率达90%以上,少数需要填塞2次痊愈。
12 :白芨川贝散(白芨,款冬花,川贝各等分),1岁以下患儿,每次服1克,每日3次,总有效率为98.2%。
13 :将白芨粉和白糖按2:3的比例混匀。将该粉涂病损部位,用棉球压迫15分钟,暂禁食及漱口,每日涂3次,有效率为98%。
14 :有人用狼毒,白芨细末加凡士林调成30%的软膏,按常规消毒皮损部位,将药膏均匀涂于纱布上约0.2厘米厚,贴敷患处,1天换药2次,25例,结果16例好转6例,无效3例。
15 :采用中药白芨,白芷进行面部皮肤按摩和石膏倒模。将白芨,白芷各等分研成极细粉末,用开水按1:6比例冲调成稀糊状,用此药做按摩霜做面部皮肤及穴代替按摩,按摩完毕,在薄涂一层药,纱布遮盖眉,眼,口部,将石膏粉300-400克用温开水搅拌成糊状,均匀地覆盖于面部,20分钟后揭去,每天2次,5次为1疗程,总有效率为98%。
16 乳头皱裂:白芨,白矾各30克,金银花20克,水煎3次,浓缩至100毫升。用棉球蘸药涂于患处,每天10次,乳头皱裂患者,总有效率为88.24%。
17 白带:用白芨30克,鸡冠花10克,茯苓皮20克,党参15克,白花蛇舌草10克,水煎服。妇女白带,服2剂后,白带明显减少,7剂痊愈。
18 :将白芨粉和医用滑石粉各半,装入瓶内高压消毒后使用,患者排便后洗净肛门,用药棉或纱布将白芨滑石粉涂于肛门裂处,继而用手轻轻按摩长强穴数次,至肛门周围有发热感为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