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  | 





| EINECS编号 | |
| 检测方法 | HPLC | 
| 外观 | 棕黄色粉末 | 
| CAS编号 | |
| 别名 | 毛姜、猴姜、石岩姜、申姜 | 
| 包装 | 1kg/袋,25kg/桶,桶内有双层堕料袋,外为纸板桶 | 
| 临床应用 | 粉末、胶囊、片剂、颗粒 | 
| 保存期 | 24月 | 
| 英文名称 | |
| 提取来源 | 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fortunei(Kze.)J.Sm. 的根茎的黄棕色粉末状提取物产品。 | 
| 纯度 | 20% | 
| 分子式 | |
| 主要成分 | 含橙皮甙(hesperidin)、柑橘素(naringenin)等 | 
| 应用剂型 | 粉末、胶囊、片剂、颗粒 | 
|    【产品介绍】:    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fortunei(Kze.)J.Sm. 的根茎的黄棕色粉末状提取物产品。      | 
|    【化学成分】:    含橙皮甙(hesperidin)、柑橘素(naringenin)等      | 
|    【】:      | 
|    【备注】:         骨碎补     RhizomaDrynariae         (英)     Fortune'SDrynariaRhizome         别名     毛姜、猴姜、石岩姜、申姜。        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,高20-40cm。叶二型,营养叶枯黄色,革质,卵圆形,羽状浅裂,下面有短毛,无柄,覆瓦状叠生在孢子叶柄的基部;孢子叶绿色;长椭圆形,羽状深裂,裂片 7-13对,宽2-3cm,基部裂片短缩成耳状;叶柄短,有翅。孢子囊群圆形,生于内 藏小脉的交叉点,在中脉两侧各2-4列,无盖。孢子期夏季      | 
    附生于树干、岩石上。主产湖北、浙江。     
   采制     全年可采挖,除去泥沙,干燥或再燎去茸毛。     
   性状     根茎扁平条状,常弯曲,有分枝,长  5-15cm    ,宽    1-1.5cm    ,厚    0.2-0.5cm    。表面密被棕色披针形小鳞片,边缘有睫毛,经火燎者鳞片焦灼并有脱落,呈棕竭色,两侧及上面具凸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。体轻,质脆,折断面红棕色,有    17-25     维管束排列成环。味淡,微涩。